萬道崛起 地球篇 第三章:廬山美景
蕭家莊的背后靠著廬山,風水很好,依山傍水,整個村莊都仿佛漂浮在云霧上,很多城里人到了老后,都選擇來這里定居,
整個廬山風景區它北靠長江,南邊是鄱陽湖,廬山中最高的山峰是主峰漢陽峰,有海拔1400多米,上面景色非常優美,不過蕭奕沒去過幾次。
除了主峰之外,其他的山峰也大多有上千米,群山中飛泉瀑布和奇洞怪石特別多,像仙人洞,三疊泉,碧龍潭瀑布都是非常出名的景點,無數游客來這里,在古代這千百年來,這里更是有無數人墨客,在此留下了珍貴的墨跡,和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跡。
傳說殷商時期,也就是周威烈王統治的時候,有一位匡俗先生,在廬山學道求仙。據說匡俗字君孝,有的書稱匡裕,字子孝,
有人稱匡裕為廬裕,據說匡裕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,為朝廷所獲悉。于是,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,匡裕也屢次回避,潛入深山之中,后來,匡裕其人無影無蹤。
有人說他成仙去了,大部分人自然覺得是無稽之談。后來百姓們美化這件事把匡裕求仙的地方稱為“神仙之廬”。并說廬山這一名稱,就是這樣出現的。因為“成仙”的人姓匡,所以又稱‘匡山’,或稱為‘匡廬’。到了宋朝,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,而改稱‘廬山’,這就是廬山的由來。
古代的學巨壇白鹿書院,更是身在其中,身為古代四大書院之一,也是無數人才子匯聚的地方,學成的名人,傳遍世界各地,其中宋朝學大家蘇軾,更是留下千古佳話,《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》流芳百世。
蕭家莊位置處于廬山西麓東林寺的山腳下,東林寺更是華夏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。東林寺是佛教凈土宗(又稱蓮宗)的發源地,對一些國家的佛教徒影響較大。
往年每年這個時候都有無數信眾來寺中參加法會,熱鬧無比,倒是這幾年安靜了很多,已經好久沒遇到山上和尚下山了。
除了蕭家莊,李家莊,胡家莊,也都在附近,從前這里人煙稀少,大多都是一些游客,抗戰時期全國人民都過的很苦,大部分人家庭都是支離破碎的,有一餐沒一頓的吃著,百姓是一路逃一路躲才來到了這里,所以廬山的周圍匯聚的都是五湖四海的人,蕭家莊就是其中一個,
蕭家村中外姓人也很多,但是我們從來不排外,畢竟大家都是華夏人,來到廬山的百姓們慢慢的才安定下來,時間一直都喜歡上了這里,沒有再出去了,
這里的氣候一年四季,空氣都非常新鮮,而且環境優美,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在這里只要你勤快點,溫飽肯定沒有問題。
清晨的廬山腳下,蕭奕攀爬在陡峭的玉龍峰上,高聳入云。玉龍峰的兩個邊都是懸崖峭壁,偶爾有松樹扎根在巖石中,山峰形體錐字形,給攀爬增加了不少難度,但是對于蕭奕來說,這些對他都不是困難,常年的攀爬經驗,對他來說就是輕車路熟,不用多久他便爬到了山峰一半的距離,
很快已經可以看到峰頂,玉龍峰差不多也有近千米高,雖然不如主峰那么高,但是獨特的形體,和兩邊的環境卻是無與倫比,玉龍峰頂是個直徑上百米平整的峭壁。
誰也沒想到,一個海拔上千米的高峰,山頂居然如此平整,像是被人一劍削平一樣,整齊無比,山中一眼望下,成三角形,非常奇特,玉龍峰的背后連接著玉龍湖,寬廣的湖面,水深不見底,碧綠而清澈,時不時便有波浪翻起,兩邊長滿了野草,果樹,樹上成雙成對的喜鵲正在偷吃著樹上的果實,
蕭奕爬到了山頂,這里基本上沒有人來,但是他確經常來,旁邊又有果子可以解決溫飽,甚至他還經常在這里過夜,
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妻子來這里野游發現了這里,這里面山頂平整,景色優美頓時他們兩就被景色吸引住了。這里距離山腳下他家也不遠,后來兩人退休后。基本上天天都會到這里來,妻子離世之后,現在就只有他一個人來了。
這里是也妻子經常來的地方,在這里他能感覺到和外面不一樣的寧靜,山頂的左邊是一個山洞,山洞寬闊無比,像是一個小房間一樣,我們經常會在這里儲存一些食物,洞中堆滿了書和被子,因為經常在這里過夜,所以準備的比較充足,
膠白的月色,仰望著星空,美麗的環境,寂靜的環境無時無刻在吸引他,蕭奕猜想也許這也是為什么無數世外高人晚年都喜歡隱居的原因吧,
小說推薦